提交村落

地理位置

冢斜村隶属于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稽东镇。 该村位于绍兴县南部山区,地处省道绍甘线与县道车竹线的交接处,距绍兴市区32公里,其东南毗邻绍兴县王坛镇南岸村,西北与本镇车头村接壤,东接王坛镇,南界嵊州市与诸暨市壤,北与平水镇毗邻。

村名由来

该村是大禹后裔余氏村,其中80%为余氏。 “冢”是墓,“斜”是宫人墓。相传越国宫人多葬于此,墓不正向,故名曰“斜”,冢斜村名由此而来。 

村落建筑

该村至今仍保存着富有绍兴典型地方特色风格的民居、祠堂、古井、完整的街巷格局体系及古村格局和空间形态,是江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。村内现有保存相对完好的公祠一座、余氏祠堂一座、老台门六个。公祠就是“永兴公祠”,始建于唐朝,是为纪念唐代书法家虞世南而建,保存完好,文化内涵丰富。余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,宗祠前后二进,四合院式,内有戏台,画栋雕檐,保存完好,是研究江南宗祠建筑的重要依据。此外,还有建于明清的古建院落6座,有明清官员祭祠和永兴神的驿站及上道地轿屋等。这些历史悠久、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,可谓研究古建筑文体的“活化石”。

村落名人

 该村人杰地灵、历史上名人辈出。明代状元、兵部尚书余煌,清朝名臣、河南布政史余炳焘,民国时期任北京市市长余晋龢等均出生在冢斜。冢斜余氏后裔、清朝名臣余炳焘,官至河南布政史,晋赠荣禄大夫,重病继续在战场指挥作战,积劳成疾,不久病逝,其事迹载入国史。 

村落古迹

该村不仅名胜古迹众多,旅游资源也很丰富。该村有位于村东的舜妻、禹妻墓址,有位于大龙山上的“仙人洞”,有位于轰溪山上的“岩屋”,有位于村西南的狮子缸,有位于舜江上游北溪的古代嵊、诸交通要道“永济桥”等古迹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