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交村落


罗川村是中华民族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(距此不远处的宫家川出土有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)。据史载,北魏太常五年(420年),朝廷即在此设置阳周县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,因“罗水出于川”,遂改阳周县为罗川县(一直到民国18年,即公元1929年)。在长达1509年间,县名虽屡经更易,先后称真宁、正宁,但作为本地政治、文化、经济活动中心和交通活动的县城所在地,却从未改变过。 


地处正宁县四郎河中游川区的罗川村,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村落。这里文化氛围浓郁,别具特色的传统建筑群密布,古文物众多;四山合围、东西一马平川,四郎河沿川而过的地形也使得其自然风景十分秀丽。建于山脚下的泰山庙历史久远,名扬四方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的古庙会 经久不衰,吸引着陕甘两省四县40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人士前来踏青游玩。


在聚族而居的古代,祠堂常常是一个家族,乃至一个地区繁衍生息的重要标志。而建于明天启年间(1621—1627年)的赵氏祠堂则是罗川悠久历史的见证。它坐南面北,面阔三间,明柱砖木结构,斗拱平檐,顶镶脊兽。内墙壁镶有两方碑刻,其一是明万历皇帝为赵邦清题词“坚持清白”碑刻,为明天启元年六月十八日立。其二是安南国(今越南)正使冯克宽为赵邦清题、随从陈德懿书法“清清清”碑刻,为明万历四十一年三月立。这两通碑刻除了书法雄健,具有观赏价值之外,也是研究明清时期人文的重要依据之一。 


罗川村还有一批明、清时期民居基本保存完好。此外,还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里巷两处,即书院巷、北华山巷,这两处里巷均充分反映了传统营造方式和建造技艺。这些明、清民居、里巷,对研究明、清时期的村落分布、民居建筑均具有较高的价值。 


2006年7月,永和镇罗川村被省建设厅和省文物局评定为甘肃省首批八个“历史文化名村”之一。

图片

Fullview

  • 村庄全貌
  • 村落建筑6
  • 村落景观1
  • 村落景观2
  • 村落建筑1
  • 村落建筑2
  • 村落建筑3
  • 村落建筑4
  • 村落建筑5